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经典 > 经济管理 > 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 >

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_分节阅读_18 - 书包网

【回目录】
此付出代价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更加强烈了。当然,美国国会的联合经济委员会副主席李·赫米尔顿曾经说过:“经济学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协助政策制定者,告知他们经济是很复杂的……提醒他们必须在有冲突的目标之间做出选择,我们的政府不一定想听这些东西,但是我们这么做是很重要的。”           
  第四部分 经济学的新思维
  第十章 重新打开这个盒子
  “当年我只有21岁,阳光从未停止照耀。”
  ——罗纳德·科斯
  (关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
  本章导读:
  似乎每一部令我们记忆犹新的戏剧,都会在人们昏昏欲睡的时候,出现最不可思议的转折,而掀起波澜的主人公往往开始并不被世人所接受,今天我们关心的问题也和主人公一样也有些奇怪。
  究竟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不是越大越好呢?为什么有人能自己组装电脑,却没有人自己组装汽车?为什么对车间的工人们要付计件工资,而对秘书却要付计时工资?
  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主要原因是保护这种制度所花费的成本已超过其净收益。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姆·巴泽尔
           奇怪的问题
  当你读完了前面的章节,是不是觉得经济学家似乎要做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消费者依据个人效用和偏好进行选择,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上默默发挥作用,“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我们每个人,共同达到均衡的状态,政府调控着经济的运行,尽管不很成功,但他们也在努力着……
  经济学家们似乎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这座由亚当·斯密、马歇尔、瓦尔拉斯建立起来的大厦看起来是那么完美,简直无懈可击。其他的人们只要一边喝着咖啡做一些查漏补缺的工作就行了。
  当然,不只是经济学这样,物理学中发生过类似的故事。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在回顾过去岁月之后,他充满自信地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然而,不到五年,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就如同重磅炸弹,让经典物理学理论几乎被彻底动摇,。
  经济学似乎正发生着同样的故事,而改变经济学进程的主人公名叫罗纳德·科斯。1937年,27岁的科斯当时还默默无闻,他完成了一篇名为《企业的性质》的文章,在被好几家杂志拒绝以后,最后终于发表在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杂志。起先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直到之后20多年科斯的另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问世后,《企业的性质》才引起经济学界的高度评价,这篇被埋没20年的文章今天被看作是新制度经济学开始的标志。
  1991年,当科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这位从未离开过法学院的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他在获奖时回忆起自己的往事,曾经无比欣慰地说:“当年我只有21岁,阳光从未停止照耀。”对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说,80岁时对他在20岁做的工作加以褒奖,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经历。
  童年的科斯有点像电影里的阿甘,必须穿铁鞋走路,在当地的残疾学校读书,经过努力地学习,18岁的科斯前往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商科,后来先后错过了成为编篮工人、历史学家、厂长、或者律师的机遇,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他成为了一位经济学家,命运安排他去改变人们对经济学的认识。
  在科斯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笃信,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体系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因为价格机制能够完美的调节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的生产。
  年轻的科斯提出了这样一个我们从未想过的问题:如果价格能够完美地调节企业的生产,那么在企业内部又如何指导生产呢?如果价格机制足以调节生产,那么根本不需要什么组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组织存在呢?
  关于企业和组织的存在理由,一些经济学家给出了好像可以接受的答案,由于有劳动分工,所以需要企业。亚当·斯密就是这么说的。
  可是既然企业能够组织分工,而市场同样可以,为什么我们还要企业?如果说雇主承担风险,那只能说明需要一个风险市场。如果说雇主组织员工劳动,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员工的劳动。似乎我们一时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在古典经济学领域,所有人都将企业看作是一个黑匣子,为什么要有企业?企业的边界在哪儿?企业是不是能够无穷大?这些问题始终没有真正的思考过。但是为什么经济学诞生了数百年,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呢,哪怕一点也没有,似乎这更令人着迷。
  或许是因为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体系实在是太伟大了,在《国富论》发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每个学习经济学的人都深深地陶醉其中,经济学家的主要活动似乎是弥合亚当·斯密体系中的裂缝,修正他的错误,以及使他的分析更为精确。经济学家德姆塞兹曾经说过,自从《国富论》发表以来,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将亚当·斯密的这一命题形式化。
  然而科斯无疑是幸运的,在进入经济学领域之前从来没有经过正规训练,这样特殊的经历让他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打开企业的钥匙
  彼得有一个生产玩具的车间,假定每个工人独立手工制作凯蒂猫玩具,为了给员工发工资,他有两种选择:
  方法一: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时间,支付他们工资;
  方法二:统计每个员工做出来的玩具数量,给他们发工资。
  经济学家把这两种方法分别称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显然人们大多喜欢采用计件工资制,但这是为什么呢?对于彼得来讲,如果选择计时工资的话,需要测定工人的效率并且监督工人,这样会花费更多的成本。彼得选择了一种更为廉价的测定时间和监督生产的方式:计件工资。在计件工资情况下,工人们会更加努力的工作,研究人员在对菲律宾工人的调查中准确地发现,在计件工资安排下,工人的身体消耗的卡路里比计时工资时多了23%左右,而生产率提高了50%。
  另一方面,秘书的工资通常是固定的,很少有人根据秘书接电话的数量或是打印文件的多少而付其工资,因为确定其工作量并考核监督的成本太高,而且无法对每件细致工作进行评价和量化,因此采用固定工资或计时工资是合适的。
  在这里,我们隐约地感受到一个新的概念:交易成本,这将是我们打开企业这个神秘盒子的钥匙。
  通俗地讲,交易成本就是达成一项交易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它几乎涵盖了经济生活的所有环节,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
  在市场上,我们常见的批发、搭卖、降价促销等等这样的行为,几乎都能够用交易成本来解释,显然多件商品同时交易带来的成本低于单独交易,所以批发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降价促销和打折则是希望通过增加销售商品数量来弥补价格的差异。《财富》杂志在德国订阅价格是,订阅1年的客户,每期2.63欧元;订阅2年的客户,每期2.37欧元,订阅3年的客户,每期2.10元。显然一次签订更长的订阅合同能够为杂志社降低交易成本,那么他们也会给予客户优惠的价格。
  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人们甚至不断改变交易模式。今天,大型的超市已经取代了百货商店,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同样,超市今天正面临着网络交易的崛起,卓越、淘宝这样的网上购物模式降低了人们的交易成本,因此它能够提供更加优惠的价格。
  营销专家为我们揭秘了零售业更替的真正秘密,交易成本的降低是其中的关键,交易成本的下降使得商品流转速度大大增加,快速的流通速度提高了资本回报率。商业专家测算的数据告诉我们:通常百货商店的毛利率是40%,存货每年周转3次,因此它的资本回报率就是120%,而折扣店的毛利率是23%,其存货每年周转5次,因此能够以低价取代百货商店。而获得类似的资本回报率,像亚马逊这样的网络营销,其存货周转率可达25次,因此其毛利率只需要5%,这意味着亚马逊有足够的降价空间以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客户,因此仅仅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不远的将来网上购物将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
  在很多传统行业,也有有趣的交易成本的例子,昂贵的饭店通常提供丰富华丽的菜单供顾客选择,他们能够根据顾客的需要而制作食物;像快餐店这样比较便宜的地方则提供较少的菜单选择,这样能够降低成本;而在自助餐厅,餐馆老板不必按照客人的要求准备饭菜,而是提供几乎一样的食物,同时免去了点单、服务等很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事实上,交易成本的概念还可以让我们重新解释很多有趣的现象。
  奴隶制,这是个让人类蒙受耻辱的制度,古罗马帝国、古希腊、以及中国都存在过这样的制度,甚至还有奴隶买卖的市场,不过更令人惊奇的是,经济学家们竟然由交易成本推断出这项恐怖制度的消亡。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认为交易成本是奴隶制度消亡的根本原因,在他看来,奴隶主们用各种绳索限制了奴隶的自由,但并非说明与奴隶的交易没有成本,只是通过用武力将劳动者的自由购买下来,这种用武力的方式未必能保证交易成本最低,奴隶主们需要雇佣大量监工,并支付高额的监督成本。而采用合约制雇佣方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奴隶制度的消亡一方面是出于人类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同时也是交易成本降低的必然结果。
           重新打开这个盒子
  下面,我们就用交易成本这把钥匙,打开企业这个神秘的盒子。
  1937年,科斯发表了他著名的文章《企业的性质》,使得经济学从零交易成本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成本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力。
  企业存在的根源在于节约交易费用。在科斯之前,企业常常被作为一个 “黑箱”来对待,它是各个合作的所有者的资源通过合约所形成的相关的集合。在交易成本的指引下,我们终于能够揭开企业的神秘面纱。一个没有交易成本的世界,宛如自然界没有摩擦力一样,是不现实的。而交易成本恰恰就是运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因为市场价格机制不可能在真空中运行,市场交易必然要付出代价,这就是交易成本的根源。
  所谓“公司”,实际上是企业主们能够雇用和指挥工人的集中代理人制度,这种制度避免了过多的市场交易。雇用员工的合同就如同一份保质期一年的连续劳务输出合同,“公司”的作用就是将要素市场内化,这个过程中引入了“交易成本”,笔试、面试、录取员工需要成本,业务培训需要成本、监视、管理员工的劳动需要成本,在一系列内化的过程中,事实上公司支付了“交易成本”。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用“跑单帮”形象的解释了企业的实质,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跑单帮”的商人们带着香港生产的各式各样的衬衫到美国和欧洲,从那里拿回一大摞订单,但这些商人们没有自己的工厂,他们也不搞机器大生产,而是去筒子楼里发订单,你五件他十件的,第二天再收上来,这里“跑单帮”就是企业的实质,所谓企业不过是一组节约交换成本的合同,而企业的成本就是监督这些合同执行的成本。
  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办法,而企业的出现只有一个原因:能带来交易费用的降低,“跑单帮”的商人们用自己完成了企业的全部要素。科斯由此提出著名的论断“企业是市场的替代”,即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时,企业就会在企业内部生产,而不是在市场上购买。
  在电脑市场上,Hynix是全球最大的内存制造商,希捷是全世界最大的硬盘制造商,Intel是最大的CPU制造商,然而我们所熟知的电脑却只是惠普、戴尔、联想这样的品牌。谁都知道电脑是由CPU、硬盘、内存等等模块组装起来的,但是人们倾向于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电脑,而不是购买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