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传记 > 一生俯首拜阳明 >

金山轮回

【回目录】

金山轮回

481年,王阳明的父亲王华考中状元,任职京师。王华性格稳重,他为官20多年,没有任何突出建树,只是在节操上令人瞩目。王华从小就有高尚的节操。6岁时,王华曾在一水塘边玩耍,一位醉汉呕吐完毕离开时把钱袋丢在了水塘边,王华打开钱袋,发现很多金银。然而,他没有私吞,而是等在那里,直到醉汉酒醒来寻找钱袋,王华完璧归赵。那人当即拿出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当做酬谢。王华正色道:“请你不要侮辱我的节操还有算数能力,那么多的银子我都不要,我为什么要这么一点?”清醒的醉汉很惭愧,急忙向小王华道歉。王华终生不肯丢弃这一节操,这无疑给王阳明树立了一个道德榜样。王华曾教育王阳明说,虽然说有志者事竟成,但还要等待成功的时机;为了能炼成丹,你难道不应该尽心去烧火添柴吗?

1482年,11岁的王阳明随爷爷进京与父亲同住,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而且是京城。

有一次和爷爷到浙江金山寺游玩,王阳明让读了半辈子书的爷爷的好友极为震惊。这些人在金山寺游玩到中途时,突然有人提议作诗。大家都认为这是极好的建议,于是开始抓耳挠腮,尽力想作出震天动地的诗来。王阳明略加思索,就跟他的爷爷说,我已经作成了。

王天叙叫他读出来,王阳明脱口而出: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那些“有脚书橱”听到这样的诗,打死都不信,因为他们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作不出来的诗居然是一个孩子作出来的。有伶俐的书生就认为,这是王天叙为了炫耀孙子的才华而偷偷给王阳明作的。

为了证明王阳明的清白,王天叙提出,他们可以给王阳明命题作文。于是有人让王阳明以景点“蔽月山房”为题,作诗一首。王阳明一点儿谦虚的样子都没有,张口即吟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如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还见山高月更圆。

众人除了痛恨自己无能之外,再不能说什么了。

王阳明的故事也使人想到另外一个故事——东汉末年,孔融小时候聪明异常,人人称赞其才思敏捷,一位过来人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未必就能有所作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不是个善类,立即回敬这位过来人一句:您小时候肯定很聪明。有人认为孔融长大后也特别聪明,其实他比猪还蠢,结果被人像杀猪一样杀掉了。

很多事例都可以证明那位过来人的评断。有位英国的心理学教授,用了20年时间追踪210名极具天赋的儿童,据说这些孩子在某一方面才华横竖都溢。然而20年后,这位心理学家悲观地发现,只有屈指可数的孩子获得了通常意义上的成功。

王阳明能把天赋保持到离开人间时,实在是苍天的恩赐。

金山寺作诗事件被王阳明的信徒恭敬地记了下来。在王阳明信徒那里,还有一件关于金山寺的事情。

那是多年之后,王阳明重游金山寺,金山寺虽然经过重修,但他感觉这里的一切都印象深刻。在一间门口贴了封条的封闭的禅房前,王阳明停了下来,他认定这就是自己的卧室,便要求僧人打开房间。但僧人告诉他,这房间里死过一个老和尚,里面有老和尚的尸身,所以不能开。

王阳明苦苦哀求,僧人没有办法,打开了房门。令人惊奇的是,当王阳明看那老和尚未腐烂的容貌时,发现那正是他自己,只是没有头发。更为惊奇的是,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

五十年后王阳明,

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

始信禅门不坏身。

王阳明的信徒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阳明的前生就是那位坐化的老和尚。人既然有今世,就有来生,更有前世。

可恼的是,我们没有王阳明那样幸运,不知道自己的前世。不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当要做一件事时,突然意识到这件事似乎做过,在模棱两可时,事情就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发生了。

我有话说